你遇到過山寨金融App嗎?當“李逵”變成“李鬼”,是不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4月13日,工信部反詐專班公布了新一批仿冒金融平臺類App,被仿冒的平臺包括360借條、安逸花、分期樂、省唄、拍拍貸等。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類“李鬼”金融App從名稱到圖標甚至首頁界面均與被仿冒App十分相似,極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而針對此類仿冒亂象,前述多家平臺也齊齊發(fā)聲打假,包括采取技術溯源和上報阻斷的方式等斬斷詐騙鏈條,并開展全民用戶反詐教育……
有金融App竟被仿冒超萬個
4月13日,工信部反詐專班公布了新一批仿冒金融平臺類App,其中包括360JT(版本20)、安逸花(版本20)、度小滿(版本3.5.8)、360借條(版本3.5.8)、分期L(版本20)、省貝(版本20)、拍拍D(版本20),被仿冒的平臺包括360借條、安逸花、分期樂、省唄、拍拍貸等。
除此之外,工信部反詐專班還披露了App容易被仿冒一周排行榜,其中金融平臺類中,安逸花被仿冒數量高達328個,其次為360借條達54個。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工信部反詐專班已披露多批涉詐高風險App。除了仿冒金融平臺類,還有仿冒銀行類、虛假貸款類,例如4月5日公布的易被仿冒App一周排行榜中,銀行類App中,民生銀行(600016)仿冒App數量高達19148個,農業(yè)銀行仿冒App數量達10041個,南京銀行(601009)仿冒App數量2104個。另外3月29日公布的易被仿冒App一周排行榜,金融平臺App中,360借條仿冒App數量達2126個,馬上消費金融仿冒App則為1800個。
一從業(yè)人士針對被多次仿冒的情況,也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深受其害,在他看來,頭部金融平臺被大量仿冒,主要還是因為金融平臺的用戶基數大、受眾范圍廣,行業(yè)影響和品牌知名度相對較高,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手段仿冒這類平臺更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任,進而進行詐騙行為。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這類金融類假冒App背后實則牽涉到互聯(lián)網金融黑灰產,后者具有隱秘性強、花樣不斷翻新、技術手段升級等特征,部分App甚至還將服務器設在境外,抑或是背后團伙組織身處境外,大大增加了執(zhí)法難度。另一金融平臺從業(yè)人員稱,如今,僅靠企業(yè)自身難以對其進行有力的打擊,還需各方共同努力,共創(chuàng)和諧金融環(huán)境的良好局面。
金融App仿冒亂象不止,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è)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同樣解釋了多個層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早期難以察覺,通常等到受害者持續(xù)累積,造成不良影響后才得以曝光;二是違法成本過低,被仿冒的平臺機構,包括銀行、國資平臺等大部分通過聲明、風險提示等形式來對用戶進行告知,仍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三是仿冒App企圖利用受害平臺機構的品牌知名度與用戶信任度來實施詐騙,甚至還涉及到竊取個人隱私信息、信息非法倒賣等。
多平臺出招斬斷詐騙鏈條
針對被仿冒問題,4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對360借條、安逸花、分期樂、省唄、拍拍貸等多家平臺采訪求證,后者也給出了及時回應和打擊舉措。
針對仿冒App問題,奇富科技稱,自2019年以來,就已聯(lián)合警方與行業(yè)共同打擊假冒360借條App詐騙,采取技術溯源和上報阻斷的方式斬斷詐騙鏈條,并開展全平臺用戶防詐教育。截至目前,奇富科技累計向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和合作安全機構上報阻斷仿冒360借條App鏈接數達3147條,累計發(fā)現(xiàn)并上報阻斷假冒網址220余個、假冒App 4400余個。
馬上消費金融同樣稱已采取多項針對性措施。其中包括成立專項小組,加強公司的部門協(xié)作和核查力度,研究制定了打擊仿冒App的合作機制;同時,馬上消費金融協(xié)同公安機關共同推進案件偵辦,與全國多地公安協(xié)作,推動了案件的立案偵查。
“例如,2022年11月,馬上消費金融駐湖北安全策略團隊多次與湖北警方研判冒名我司虛假短信案件線索并取得成效。今年3月,湖北省刑偵反詐部門成功鎖定武漢某公司及相關涉案人員,發(fā)現(xiàn)其通過10家短信通道商逐級轉包發(fā)送涉及我司及多家金融機構的冒名類虛假鏈接詐騙短信,共計1080萬余條,成功發(fā)送到用戶的有550.8萬余條。近日,湖北警方果斷采取收網行動,成功打掉這個非法利用信息網絡詐騙犯罪團伙。”馬上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
值得警惕的是,冒充金融機構實施詐騙已成為電信詐騙的常用手法之一。仿冒App詐騙近年來呈高發(fā)反復趨勢,詐騙團伙通常會進行短期集中式作案,且多隱匿于境外,也因此給打擊治理工作帶來不小難度,仿冒App屢禁不止。
例如,有仿冒App披著正規(guī)大品牌的外衣,用高額度、低利息、不查征信、到賬快等夸張內容吸引眼球,通過短信邀請、網絡搜索等方式廣撒網,用以篩選和鎖定有借款意愿的詐騙目標。其中,仿冒App的LOGO與正規(guī)App的LOGO非常相似,甚至一模一樣,迷惑性強,使消費者難辨真假,容易上當。
但當消費者在假冒App借款時,會遭遇提現(xiàn)失敗、賬號信息不符、銀行卡凍結等各類問題,而此時,騙子往往會假冒客服或銀保監(jiān)會工作人員,以需要繳納工本費、會員費、解凍費、保證金等多種名目費用的幌子要求轉賬,以實施詐騙。
對此情況,省唄平臺稱,近期確實有不法分子以“省唄App”公司名義進行詐騙,公司已就假冒App事宜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連同全國警方、反詐中心及相關協(xié)會處理該事件,盡可能避免廣大用戶及消費者因此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針對多次仿冒亂象,省唄稱,公司已成立應急小組,連同品牌管理部,通過小程序、抖音視頻、漫畫等形式,將真實、典型的詐騙內容制作成案例故事,引導用戶學習防騙知識,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另外,在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上,也執(zhí)行了行業(yè)最嚴格的信息技術安全標準,做到用戶信息不泄露,從根源全面防范每處環(huán)節(jié)信息安全隱患;同時,公司也在加強自身技術防偽手段,引導用戶登錄帶有“官方”標識的認證官網等渠道下載注冊App。
此外,招聯(lián)消費金融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針對此類情況采取了多重措施,在內部建立了由電信詐騙模型和多維度的實時風控策略組成的詐騙識別體系,識別率達95%;此外招聯(lián)還搭建了包括AI外呼、專家審核、彈窗提示、延遲放款等措施在內的提醒和攔截體系,詐騙攔截率達到90%。此外也在通過向公安機關報案、委托律師事務所向假冒短信的通道商發(fā)送律師函、向12321舉報等方式,協(xié)同打擊電信詐騙,捍衛(wèi)客戶和自身合法權益。
需多管齊下打好“組合拳”
當前,一大波仿冒金融類App仍在市場泛濫,多方聯(lián)動圍剿治理,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已經成為行業(yè)共識。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整治金融仿冒App需要打好“組合拳”,一是嚴管App應用商店,二是掐死以API、SDK及其他外鏈形式引流至仿冒App的不法合作渠道,三是排查仿冒App背后的網貸等黑產,四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和消費者保護,及時向社會公眾發(fā)布已識別仿冒App并告知甄別要點,引導用戶加強識別能力。
蘇筱芮同樣稱,后續(xù)還應當完善頂層制度,明確跨部門、跨業(yè)態(tài)的分工內容與相關處置細則;另外要加強應用市場、互聯(lián)網導流平臺等用戶高頻使用的渠道監(jiān)管,審核不力的機構及其責任人應予以擔責;同時要設立專門的投訴舉報渠道,暢通個人、企業(yè)主體反饋流程,尤其像企業(yè)信息查詢平臺,一方面可以及時更新仿冒馬甲的運營主體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完善舉報反饋渠道及時對接官方部門;此外還應加大司法打擊,專門樹立一批大案、要案典型以震懾不法分子,肅清商業(yè)風氣。
另對消費者,多平臺也提醒,在借錢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的一定是詐騙,在正規(guī)金融機構和借款平臺借款之前是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的;正規(guī)平臺客服也不會通過國際電話、支付寶、個人微信聯(lián)系用戶,如果遇到客服發(fā)來身份證、工牌、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前臺視頻等“自證官方”的圖片視頻,務必保持警惕。
此外,消費者下載App一定要通過正規(guī)應用市場或官方網站,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短信鏈接,也不要掃描所謂“客服”等陌生人發(fā)來的二維碼下載App。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最新評論